假教官投资群是骗局?揭秘诈骗集团四步收割术
一名退休军人陈先生日前在网上看到投资广告,声称是由退休教官开设的限时免费投资交流群组。陈先生点击后,被引导加入LINE学习群组并下载了虚假的投资APP。随后,他按照APP客服人员的指示,向指定银行账户汇款充值,对方还特别交代不要填写备注栏。当陈先生事后要求退还充值金额时,客服不仅拒绝退款,还彻底失联,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,损失了11万元新台币。这是近期常见的投资诈骗手法,诈骗集团之所以特别要求"勿填写备注栏",是为了避免被银行系统监测到异常交易。刑事局指出,诈骗集团最近经常以国军军阶为幌子,建立"士官战队"、"尉官战队"等名称的LINE群组,冒用教官名义进行所谓的教学与代操。这些群组内还安插了大量暗桩,制造踊跃报名和分享获利的假象,其实都是诈骗手法的一部分。
诈骗四步曲:从洗脑到收割的完整套路
诈骗集团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四步流程,逐步诱导民众掏钱。首先,他们会剪辑名人公开谈话视频,制作虚假的投资教学影片,内容看似传授投资心法,结尾附上LINE群组链接吸引点击。同时,盗用名人照片创建假脸书粉丝专页,复制日常文章混淆视听。
假名人投资视频:剪辑拼接的『财富秘籍』
诈骗集团会精心剪辑名人公开谈话的视频片段,制作成虚假的投资教学影片进行传播。这些伪造视频内容通常宣称传授独家投资心法,并在影片结尾处附上LINE群组链接,诱导观众点击加入。
此外,诈骗分子还会盗用名人照片创建虚假的Facebook粉丝专页,甚至从名人官方专页复制日常贴文到假专页,以此混淆视听,让民众难以辨别真伪。
群组洗脑术:千人『水军』打造的虚假繁荣
当用户点击冒名粉丝专页的链接后,会被引导进入名为"投资交流"或"股市讨论"的LINE群组。群组初期的交流内容与市面上的财经课程教学相似,涵盖股市技术面分析、财报数字解读和企业经营政策等话题,这些信息真假难辨,看起来相当专业。
这些LINE群组规模庞大,动辄数百人甚至上千人,但绝大多数成员都是诈骗集团安排的"暗桩"。群组内精心设计了各种角色:有人扮演投资新手,有人充当K线图技术分析师,上演着一场场"你问我答"的戏码。还有成员不断分享所谓的获利心得,上传存款截图,大肆宣扬"这一波赚了多少钱",以此吸引不明真相的民众加入。
诈骗集团特别擅长制造群体效应,通过安排大量暗桩营造出踊跃报名的假象。
从群组对话记录可以看出,大多数活跃成员实际上都是预先安排好的"桩脚",他们共同编织着一个虚假的投资繁荣场景,让新加入者产生从众心理,最终落入陷阱。
心理博弈:从知识共享到付费陷阱的致命转折
许多受害者最初加入群组时,都抱着"只要不掏钱就不会被骗"的心态,认为可以免费获取现成的财经知识。在群组运营的初期阶段,确实会提供一些看似专业的财经教学内容,让成员产生信任感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群组会逐渐转变策略,开始要求付费才能获取所谓的"神秘飙股明牌"的详细资讯。群组内的成员也会直接点名个股代号,试探其他成员是否有意愿汇款参与投资。这种从免费知识分享到付费陷阱的转变,是诈骗集团精心设计的心理博弈过程,通过渐进式诱导和稀缺性假象,让受害者一步步落入圈套。
收割时刻:保证金陷阱与消失的『导师』
当受害者表现出投资兴趣时,诈骗集团会在LINE群组中推出所谓的“会员方案”,要求汇款购买更详细的投资理财内容,或是组织成员集资参与所谓的内部机会。群组会引导成员使用伪造的投资应用程序或网站界面进行操作,过程中以保证金的名义诱导受害者投入资金。
一旦完成汇款,受害者若想提取资金,便会遭遇各种推诿和阻碍。常见的借口包括系统维护、需要额外税费或账户审核等。最终,受害者往往会被直接封锁LINE账号,与所谓的“导师”和群组彻底失去联系,投入的资金也无法追回。而那些在群组中保持沉默或没有进一步投资动作的成员,则会被直接移出群组,结束这场精心设计的骗局。
四招识破术:保卫钱包的社交平台生存指南
刑事局提供了四种方法来识别虚假粉丝专页。首先,检查该脸书粉丝专页是否为近期成立或更改过名称,并且缺少蓝色验证标识。其次,观察其历史动态是否稀少,点赞和回应大多来自可疑账号。第三,要明白真正的名人不会主动邀请陌生人加入好友或投资群组。最后,记住名人绝不会向公众索要资金。
如果发现脸书账号被盗用进行诈骗,除了提醒亲友避免上当外,还可以通过脸书平台进行举报,或前往刑事局网站举报诈骗广告。遇到任何可疑信息,请随时拨打24小时反诈骗专线进行核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