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虚拟货币公会如何破局?自律先行、监管后至的创新模式
台湾虚拟货币公会于6月正式成立,标志着行业发展迈入新阶段。《Web3大西进》特别策划了虚拟公会专题,邀请公会筹备会主任委员、首届副理事长萧汇宗,以及XREX共同创办人暨集团执行长黄耀文,深入分享公会成立对产业与监管的重要意义,以及筹备过程中的心得体会。
相较于其他国家,台湾在虚拟通货监管方面选择了独特的"业者自律先行"模式,制定《自律规范》成为公会成立后的首要任务。这一做法并非放任业者随意行事,而是通过行业自律为后续监管奠定基础。新兴产业发展存在较高失败风险,且各国国情不同,若政府过早投入大量资源,而产业发展未达预期,将造成资源浪费。因此,先让产业自主发展,待具备一定基础和规模后,再逐步通过"他律"完善监管体系,成为更务实的选择。
台湾监管新实验:先放手让业者自律,政府后发制人?
相较于其他国家和地区,台湾在虚拟通货监管方面选择了一条独特的路径,采取"业者自律先行"的方式。制定《自律规范》成为公会成立后的首要任务,但这并不意味着业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开展业务。
一路担任公会筹备小组召集人、公会筹备会主任委员,直至当选为公会第一届副理事长,萧汇宗分享了他的见解。新兴产业的失败概率较高,且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。如果政府一开始就投入大量资源,而最终产业发展规模未达预期,将会造成资源浪费。不如先让产业自行发展,待形成一定基础和规模后,再逐步通过"他律"方式建立监管框架。
这种监管策略体现了务实的态度,既避免了过早投入可能带来的资源浪费,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成长空间。通过自律与他律的动态平衡,台湾正在探索一条适合本地特色的虚拟通货监管之路。
从对抗到共识:虚拟货币公会章程如何破局重生?
在公会筹备初期,业者之间互不熟悉,讨论第一版章程时出现了明显的意见分歧。虽然各方出发点都是为了公共利益,但最初提出的分类设想和条件设定,却一度导致业者之间形成相互对抗的局面。更棘手的是,筹备小组当时还找不到合适的法源依据来支撑章程的制定。
后来在内政部的指导下,筹备工作出现了转机。内政部建议参照《人民团体选罢法》的逻辑来制定章程,同时在台湾金融科技协会名誉理事长蔡玉玲的协助下,终于为章程制定找到了明确的法律依据。这一关键突破使得业者之间逐渐达成共识,为行业自律找到了一条各方都愿意共同前行的道路。正如筹备过程中的深刻体会:好的法律框架能够促进产业链的形成,而不当的监管框架则可能扼杀整个产业。
24家创始会员大解密:ABC甲乙分级背后藏着什么产业密码?
虚拟通货公会的24家创始成员依照业务类别细分为A、B、C三种不同类别,再根据资本额与员工人数多寡,区分为甲、乙两级,总共形成六种会员分类。这种分类方式体现了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理念,让不同类型的业者能够在自律框架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。通过这种精细化的分级体系,公会希望能够促进会员之间的合作与资源整合,为整个虚拟通货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。
智慧监管黄金比:台湾模式如何成为全球区块链新标杆?
黄耀文在节目中分享了对合宜且有智慧监管的见解。他指出,许多国家实际上非常羡慕台湾采取的先让业者自律的做法。这种模式允许在业者达成共识、产业发展更为稳定之后,再考虑制定专门的法规。他认为,这种监管路径在未来无论是吸引国际人才,还是助力台湾本土业者拓展海外市场,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。这种公私协作、循序渐进的监管智慧,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弹性空间。